病人,蛋白尿,疾病,血管,尿蛋白

提問: 有什么原因能引起尿蛋白? 問題補充: 医师解答: 尿蛋白定性的臨床意義: 尿蛋白陽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陽性程度與腎損害程度不一 結石病、痛風患者康復園地 黃金廣告位招商!誠聘 聾啞耳鳴、頭痛新療法! 中醫治疤痕痤瘡新進展 定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續出現尿蛋白陽性,需除外泌尿系感染、原發性腎病外,應考慮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有專家認為,糖尿病腎病早期蛋白尿呈間歇性,只在勞動或運動后為陽性反應。因此,運動后尿蛋白檢驗對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早期發現有一定的意義。 尿蛋白定量的臨床意義: (1)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參考值為10~150毫克。若在150~500毫克,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為臨床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腎病早期,需長期控制血糖,對逆轉或延緩腎病和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有一定意義。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參考值<15微克/分。糖尿病腎病早期,腎小球基底膜受損較輕,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早期糖尿病腎病uAE為15~200微克/分,臨床糖尿病腎病>200微克/分。有專家報告,糖尿病腎病有明顯蛋白尿者,幾乎100%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當糖尿病患者uAE30微克/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癥防治的關鍵時刻。嚴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可逆轉或部分逆轉。目前,常用測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什么是尿蛋白?正常人尿液中有無蛋白? 尿蛋白是尿液通過酸化加熱后混濁而檢出的。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質一般為40-80毫克,上限為150毫克,稱為生理性蛋白尿。由于量少,常規化驗檢測為陰性,超過150毫克/日,即屬于異常蛋白尿。人體在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情緒激動、過冷、過熱及在應激狀態時,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稱一過性蛋白尿,在幾小時或數天后即可恢復正常。 腎病患者的尿驗常識 留尿化驗應注意的問題: 收集尿液的時間:任何時間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規化驗檢查。一般腎病病人為觀察前后結果則規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檢。 送檢尿量:一般5~10ml,如要測尿比重則不能少于50ml。 留尿標本應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棄去,以沖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細菌,然后將中段尿留取送檢。 應注意不要把非尿成分帶入尿內: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帶及月經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 資料: 尿蛋白 以蛋白量判定腎臟泌尿道的異常。 正常值 [定性檢查]呈陰性、[定量檢查]每日100毫克以下呈現異常值時的主要疾病 腎炎、腎病變癥候群、腎硬化癥、泌尿道感染癥等泌尿系統的異常 何種檢查 ○何謂尿蛋白 血液中常會有定量的對人類生命活動不可或缺的蛋白存在。一部分的蛋白會在腎臟的絲球體中過濾進入尿液中,但又會在腎小管被吸收而回到血液中。 因此,若腎臟的機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現的蛋白量只有一點點,但是當腎臟與尿管出現障礙時就會漏出多量的蛋白變成蛋白尿。調查這種尿中蛋白的檢查就稱為尿蛋白檢查。 ○本檢查所能了解的事項 尿蛋白的檢查方法有定性檢查與定量檢查二種。定性檢查是在尿液中放進試藥或試紙,依其變色的程度來檢查是否出現蛋白尿,定量檢查則是調查一日份尿液中所含的蛋白量。從這些檢查能了解腎機能是否有障礙。 正常值與其變動 ○健康的人也會排出一些尿蛋白 健康的人也會出現極少量的尿蛋白,但在定性檢查時只要試紙不變色呈陰性就屬正常。 此外,定量檢查尿蛋白量,了日在100毫克以下時皆屬正常的范圍。 另外,即使身體并無障礙,只要有激烈運動、酷寒、精神興奮、強烈壓力時,也會出現尿蛋白。 被懷疑為異常值的疾病 ○疑陽性及陽性就是異常 定性檢查呈疑陽性、或陽性時就被認為是異常值。 此外,定量檢查時,一日數值超過100毫克就是異常值。 尿蛋白顯示異常值時的疾病,有的是腎臟本身的疾病,有的則是腎臟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疾病。 ○腎臟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 腎臟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多數為良性,當其疾病治愈后,蛋白尿也就隨之消失。 [熱性蛋白尿] 感冒等疾病引起發燒至攝氏三十八度以上時就會出現蛋 白尿。 [起立性蛋白尿] 年輕人脊椎向前彎屈壓迫到腎臟血管時就會有蛋白尿的情形。如果不治療,在三十歲前后也會自動消失。 [淤血腎] 心臟衰竭等腎靜脈淤血時會出現尿蛋白,但淤血消失時蛋白也會消失。 ○腎臟疾病所引起的蛋白尿 每次做尿液檢查就會出現蛋白時,很明顯的就是患有腎臟疾病。 [腎炎] 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其一日的尿液蛋白量從少量到數十公克都有。 [腎變病癥候群] 一日量尿液會出現三公克以上的多量尿蛋白。癥狀嚴重時,尿液滲出的蛋白會使血液中的蛋白濃度降低。另外,也有因糖尿病性腎癥、淀粉樣變性病、膠原病等而引起的情形。 [腎硬化癥] 隨著本態性高血壓引起的腎硬化癥,尿蛋白量會減少,多半在300毫克以下。 此外,多發性骨髓瘤、全身性紅斑狼瘡、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水腫病等水銀中毒、鉛中毒疾病,也會出現尿蛋白。 出現異常值時該怎么辦 ○不能以一次檢查就下診斷 第一次檢查出現尿蛋白時,必須再做檢查。再檢查仍出現異常時,就要接受尿沉淀、紅細胞數、白細胞數等的檢查,也要實施腎臟與泌尿道的精密檢查,然后綜合全身癥狀來診斷是否有腎臟疾病或是其他疾病。有腎臟疾病時,還要做其他腎功能檢查,再做綜合的診斷。 ○治療的基本在于飲食療法 診斷為膀胱炎、腎盂腎炎等泌尿道感染癥、腎炎、腎病變時,必須保持平靜,服用醫師所指示的藥物。 診斷為腎炎、腎病變時,必須接受腎機能檢查。其檢查結果不良時,就要限制運動,并實施飲食療法。腎障礙的治療基本在于飲食療法,由此可知飲食療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須遵守醫師指示,控制一日內食鹽與蛋白質的攝取量。 腦血栓形成的原因 (一)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原因,以至于最新的腦血管疾病分類將腦血栓形成更名為“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 動脈硬化的發生與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脂過高、高血壓以及血流動力學異常有關。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被認為與血脂過高,特別是一種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物質含量過高有關。也與生活方式、營養和遺傳因素有關。如吃進的食物中含脂肪(肥肉、油脂)、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等)過多;體力活動過少;肥胖、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其家族史(父母或/及兄弟姐妹有同樣疾病)等。最新的研究發現,動脈粥樣硬化與載脂蛋白等基因突變有關,后者是一種與脂肪代謝有關的蛋白質。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疾病,發生在不同的器官便產生相應的疾病。如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就會得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腦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在供應腦部的大、中動脈,最容易發生狹窄的部位在頸部頸總動脈分叉處、椎動脈進入顱腔處、以及基底動脈起始和分叉處。由于血管內膜的破潰、脂質沉積形成斑塊,血液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沉積在斑塊上面并發生機化,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腔變窄,導致腦供血不足。如果病變進一步發展,血管腔嚴重狹窄甚至完全閉塞,或在狹窄的基礎上由于血液粘稠度高(俗稱血稠),在斑塊上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便可發生這根血管供血區的腦細胞缺血壞死。 (二)較少見的引起腦血栓形成的病因 各種動脈炎癥,如感染性動脈炎(結核性、寄生蟲性、膿毒性等)、膠原病性動脈炎(如一種叫做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疾病)、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各種疾病引起的高凝狀態,如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由于長期缺氧所造成紅細胞異常升高、懷孕早期的婦女由于嘔吐脫水加之雌、孕激素的升高造成高凝狀態都可能誘發腦血栓形成。此外,有一種少見的以紅細胞增多為特點的疾病叫“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得這種病的患者也容易患腦血栓形成。 如何確認得了腦血栓 要確認究竟是不是得了腦血栓形成,光靠上述的臨床表現和醫生的檢查還不夠,還需要以下必要的儀器及化驗檢查輔助。 (一)頭顱CT CT掃描是診斷腦血栓形成較方便、便宜的檢查。它可明確腦組織壞死(即腦梗塞)的部位、大小、腦水腫的程度等對治療有指導意義的信息。但在發病24小時以內常不能發現病灶,此時CT掃描的意義在于排除腦出血,為及早開始治療爭取時間。此外,CT的不足在于對腦干、小腦的病灶顯示不良。 (二)頭顱磁共振掃描(MRI) 該檢查可彌補頭顱CT在24小時內不能發現病灶、及對某些部位病灶顯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尚能顯示較大的閉塞血管。其不足之處在于價格較貴,醫院的擁有率不高。而且有些患者由于體內有不能取出的金屬物品,如心臟起博器、金屬牙齒、骨折釘等而不能進行此項檢查,限制了它的使用。 (三)腦血管造影 該檢查可發現血管狹窄和閉塞的部位,在早期(發病6小時以內)尚可直接將溶栓藥物注入狹窄或閉塞處進行溶栓,缺點是有一定的損傷和并發癥。 發現腦血栓形成病人后的處理辦法 (一)保持鎮靜 對輕型病人可讓其平臥,頭高30度°左右,無論采取何種運輸工具,應將病人盡可能在1~2小時內送至附近的市級醫院,避免先到小醫院因無相應的檢查設備轉院而耽誤時間。重癥病人最好撥叫120急救車,在等車時如病人已出現意識障礙、嘔吐等癥狀,可將頭側向一邊,以免嘔吐物誤吸入肺。 (二)盡量準備好充足的現金或支票 以免到醫院后因資金不到位而延誤治療。 家屬在醫院和醫生的配合治療 (一)協助護理 腦血栓形成的病人多半肥胖、有些還合并有糖尿病,如今發生了偏癱,局部神經營養障礙,壓迫過久會引起皮膚破潰,形成“褥瘡”。一旦發生可能因感染發熱而加重腦血管病,嚴重者還可引發敗血癥而致病人死亡。所以,家屬在陪護時應注意定時給予翻身、拍背,用溫水將皮膚擦洗干凈,并輕輕按摩被壓過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頻率一般在2小時左右。如果發現已有皮膚破潰要及時報告醫護人員及早處理。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換尿布,每次便后應用溫水清洗干凈,擦干并撲上爽身粉。 (二)飲食問題 有的病人病后出現吞咽困難,這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癱瘓引起的。 病人在吃飯,尤其是喝水時出現嗆咳,甚至食物從口鼻處噴出。此時要注意不能勉強讓病人進食水或藥物。對輕型病人可讓其進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軟飯等。將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爛切碎拌在飯里,避免過稀過干的食物,這樣容易被吞下。口服藥物如無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重癥病人則需要鼻飼飲食,即通過鼻孔將一根膠管插入胃內,將米湯、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證足夠的營養。同樣可將口服藥物從胃管中注入。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藥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顆粒,以免堵塞胃管。鼻飼飲食在一定階段是保證治療的必須手段,直接關系到病人搶救的成敗。有的病人和家屬不愿接受胃管,讓病人勉強吞咽,這樣很危險,如果食物誤吸入呼吸道,輕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三)注意觀察病情變化,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護人員 腦血栓形成的病人起病相對較緩慢,起病時癥狀較輕,多數不會有意識障礙。但病情可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內進行性加重。盡管醫護人員采取了積極的措施治療,有時也不能阻止病情進展。如果堵塞的血管較大,腦組織壞死的面積大,腦水腫明顯時,病人可能逐漸出現嗜睡,即叫他能醒,不叫立即又入睡。嚴重者可進入昏迷。家屬要注意觀察病人癱瘓肢體力量是否逐漸變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動。精神狀態如何?如發現病人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同時,對危重病人要記錄每天進食進水的量、尿量等,以便醫生參考。 (四)早期幫助病人活動癱瘓肢體、促進康復 發病第二天如果病情平穩即可開始做肢體的被動運動,即幫助病人癱瘓肢體進行伸屈活動。這樣有利于促進癱瘓肢體的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促進肌力和關節活動度,防止肢體攣縮變形。不活動時應使病人的癱瘓肢體處于抗痙攣體位,即仰臥時患側上肢放在一枕頭上使之稍呈外展、外旋,肘關節微屈曲,腕關節稍背伸,手握一適當大小的圓柱物體,如手紙卷。墊起背部,使之向前向上;下肢外側臀部墊起使之髖關節內收,骨盆前挺,膝關節下墊一軟枕頭使膝關節屈曲,踝關節應保持90°,以防止足下垂,可讓病人足頂在床或墻上或自制夾板。仰臥時頭高30°為宜,不可過高。側位時應盡可能采取癱瘓肢體在上的體位,在胸前及下肢前各放置一枕頭,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放在枕上。 (五)注意病人的情緒變化 患者從正常人突然喪失活動能力及語言能力,以至喪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在感情上難以承受,故常出現抑郁、焦慮等情緒變化,喜怒無常,甚至人格改變。家屬應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安慰鼓勵病人配合治療及康復鍛煉。盡量避免讓病人情緒激動。 腦血栓形成恢復期的家庭護理及治療 腦細胞在血管閉塞時由于缺血缺氧而死亡,治療開始愈晚、堵塞的血管愈大、腦細胞死亡的數量愈多,而且腦細胞死亡后是不能再生的。因此,盡管醫生采取了許多積極措施,但病人仍不可避免地要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也叫“后遺癥”。這些后遺癥是不可能在醫院內尤其是以挽救生命為主要目的的綜合性醫院得到解決的,需要在康復醫院,在我國目前還主要是回家進一步療養及康復。 (一)按時規律服藥,預防腦血栓的再發病人出院后仍需按醫 生囑咐規律服藥,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壓等動脈硬化的基礎病變,定期到醫院復查。常用的藥物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如小劑量阿司匹林、抵克力得;腦保護藥物,如尼莫地平;氧自由基清除劑,如維生素E、維生素C等。有的病人恨病吃藥,凡是廣告宣傳的藥物都想試試,或者認為藥吃得越多越好。事實上這樣做對身體不利。且不說藥物的療效未必都像廣告中說的那樣神奇,單說任何藥物都要經過肝、腎代謝,服藥太多會加重老年人本已不太健康的肝、腎負擔;從藥理上來說,過多的藥物進入身體,相互之間會發生作用,降低各自的療效,甚至加重副反應,給身體造成危害。吃什么藥、如何吃?最好聽從醫生的勸告,不可盲從廣告。 (二)盡早、積極地開始康復治療 如前所述,腦血栓形成后會留下許多后遺癥,如單癱、偏癱、失語等,藥物對這些后遺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過積極、正規的康復治療,大部分病人可以達到生活自理,有些還可以回到工作崗位。有條件者最好能到正規的康復醫院進行系統康復。如因各種原因不能到康復醫院治療者,可購買一些有關方面的書籍和錄像帶,在家自己進行。康復宜及早進行。病后3~6個月內是康復的最佳時機,半年以后由于已發生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康復的困難較大,但同樣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三)日常生活訓練 患病后許多以前的生活習慣被打破,除了要盡早而正規地訓練患肢,還應注意開發健肢的潛能。右側偏癱而平時又習慣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時要訓練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寬松柔軟,可根據特殊需要縫制特殊樣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裝拉鎖以便去看病時測量血壓。穿衣時先穿癱瘓側,后穿健側;脫衣時先脫健側,后脫患側。 (四)面對現實,調整情緒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此話用在腦血管病人身上更貼切。面對既成事實,應調整好情緒,積極進行康復以盡早重返社會。嚴重的情緒障礙患者可請醫生幫助,使用抗抑郁劑,如百憂解,對腦血管病后的抑郁焦慮情緒有良好的作用。 腦血栓形成病人是否一定要半年輸一次液 經常在門診碰到腦血栓后遺癥的病人要求輸液。原因是聽說腦血栓后半年必須輸液一次,以防血栓復發。其實這是沒有根據的。腦血栓是一個容易復發的疾病,但其發病主要與動脈硬化及血液粘稠度有關,防治動脈硬化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而非單純打幾天點滴就能解決,需要從生活起居到藥物治療等多方面注意,長期規律地口服抗動脈硬化的藥物同樣可達到預防血栓的目的。另一方面,輸液并非百益無害。實際上,由于點滴是直接將藥物注入血管內,存在許多潛在的危險性,如輸液反應、靜脈炎;輸液過快導致心力衰竭。因此,只有在病情緊急,需要盡快將藥物送入體內,或病人昏迷及其他情況導致不能口服藥物時,才有必要進行靜脈點滴。作為一般醫療原則:能口服的藥物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藥物就不要靜脈點滴,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機會。 腦血栓形成病人的飲食調養 腦血栓形成的病人大多肥胖、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高等,這些異常都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除了服用相應的藥物治療以外,飲食調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1.首先,肥胖的病人應限制主食的攝入量,將體重降至正常或接近標準體重。一般控制在每天300克左右的主食量。如病人吃不飽可用蔬菜、豆制品補充,盡量養成吃八成飽的習慣。 2.少吃或不吃動物脂肪和動物內臟,如肥肉、肥腸、肚,因這些食品含有很高的膽固醇及飽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動脈硬化。 3.多吃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鴨(最好是野生的柴雞)、魚類、蛋類(蛋黃應少吃)、豆制品,少吃豬、牛、羊肉,且以瘦肉為好。 4.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如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西紅柿、山楂等;富含維生素B6的豆制品、乳類、蛋類;富含維生素E的綠葉蔬菜、豆類等。 5.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避免過咸,最好不吃咸菜。因為吃得過咸,容易引起高血壓。 6.多吃纖維素多的食物,如芹菜、粗糧等,增加胃腸蠕動,避免大便干燥。有便秘的病人應多喝水,這樣即可促進排便,又由于小便的增加,對防止泌尿系統感染有益。有的病人,由于行動不便,害怕小便而不喝水,是非常不利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tty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